“中国有望步入全球car-t领域第一梯队。随着国家监管政策逐渐明朗,产学研携手合作,car-t在国内实现零的突破也是指日可待。”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钱其军教授说。
“国外大公司主要集中研发针对cd19阳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我们更专注于实体肿瘤细胞疗法的创新,在黑色素瘤、鼻咽癌、横纹肌肉瘤及喉癌等几个癌种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突破。“钱其军教授说,白泽t技术结合了现有car-t技术和pd-1等免疫检查点抗体的优势,“双剑合并”攻克癌症,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成熟,未来10万人民币左右即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将惠及更多患者。
三年前医学界广泛关注pd-1一样,car-t在2017年成为焦点。
钱其军告诉记者, car-t的优势是对复发难治肿瘤有了新突破,首个car-t疗法kymriah获fda批准上市,是肿瘤治疗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打开免疫疗法的最新篇章—“真正的活性药物”。
今年8月28日,吉利德与kite pharma制药联合宣布,吉利德将以每股180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kite pharma,该项交易金额约为119亿美元。消息宣布后不久,kite pharma开发的car-t疗法yescarta(kte-c19)也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在接受至少2种其它治疗方案后无响应或复发的特定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gilead大手笔收购,此举让业内对此次传统药企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看到了希望。
不可否认,细胞治疗药物创制投入巨大、风险高,研发者与监管者均缺乏经验。
“白泽计划”的创新
目前国内最大的问题在于 car-t 疗法申报方面的准备工作远远落后于国外,一方面是监管层的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和明确性,另一方面是国内临床试验数据的合规性,这两方面将阻碍 car-t 疗法产业化的进度。
早在去年,钱其军就提出了“白泽计划”:希望在未来10年内,60%老百姓用得起这种治疗方法。
从技术上看,肿瘤治疗的根本就是不断寻找正常细胞与病变细胞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正常细胞拥有着同样共同点,而肿瘤细胞的不同点却千变万化,如何寻找不同点就是在精准医学中由始至终需解决的问题。
钱其军说,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的加入,填补了“白泽计划”中数据运算的短板,使得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展现。同时,“虚拟数据人”的概念,又将人的健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可以说是重新定义生命长度。
据报道,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一次治疗的定价为47.5万美元。kite pharma公司开发的car-t免疫疗法yescarta,费用为37.3万美元。pd-1药物一年的使用费用也将近15万美元,中国大多数的患者家庭可能承受不起这样的费用。
(责编:王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