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推动国内免疫治疗的发展,加快实现精准医疗技术的产业化,由中国医药生物协会主办、精准医疗分会,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吴孟超联合诺贝尔奖联合创新中心,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承办的“2019年第四届精准医疗分会年会暨学术及产业大会”于2019年10月26日在深圳盛大召开,数十位学术专家及行业领袖、数百位业内人士齐聚于此,探讨“把握免疫治疗大势,助推精准医疗发展“。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其本质是通过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在大数据技术、基因诊断、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的推动下,精准治疗将改变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引领未来医学的新时代。
那么在此次的会议上,各位专家对于精准医疗又有着怎样的洞悉和见解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届精准医疗分会年会暨学术及产业大会。
精准治疗,免疫治疗c位出道
自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计划以来,精准医疗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技术,更是给精准医疗的产业化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疗效出色,成年患者是突破口
随着年龄增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疗效骤降,如何解决?面对这一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王建祥通过人为添加共刺激分子基因重编car-t细胞,将all缓解率高达90%以上。“目前基因编辑car-t技术已相对成熟,从体外到体内,从小鼠到临床试验,往往仅需1~2年。”王建祥院长说道。
“如何确保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恒瑞源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向军提出构建tcr-t数据库。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首席科学家陈泰颖演讲《精准医疗时代的精准诊断》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从人类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第一次窥探到生命体如何继承和存储生物信息,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完成,再到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正逐渐开启“个人基因组”的时代。个人基因组学是实现“精准医疗”的一把利器,而精准医疗的基础便是完成人类的基因组测序。
“作为胆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胆管癌的首选,但多数病人早已丧失手术机会。"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科副主任易滨说道。胆管癌是一种异质性非常高的疾病,但易滨教授以及姜小清团队通过ngs检测找到每个患者的驱动变异区别不同疾病,不用患者用以不同治疗手段,达到”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用药。
解放军302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绍庚演讲《肝胆肿瘤基因检测的应用》
tmb:还在路上
2013年,《nature》杂志提出肿瘤突变负荷tmb,每个患者的突变负荷都各不相同。自2013年至今,tmb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的关系扑朔迷离,从最初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给人希望到略大型临床研究宣告失败,最后从真实世界重燃希望。对于tmb的不断争议,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磊提出了btmb,通过对两项btmb研究的再分析,发现了影响btmb预测os效能的关键因子,再进一步优化后,成功预测了患者的os、pfs及orr。
精准医疗,引领未来医学新时代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引领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免疫治疗作为个性化的治疗,尤其是car-t细胞疗法,需要提取每个患者自身的细胞进行培养,加上繁复的制备工艺,导致定价令人望而却步。来自上海比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华认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应从慢病毒载体的大规模生产着手,从细胞培养方式、转染条件、培养基等进行优化”
化疗药物是肿瘤免疫调节药物
虽然癌症免疫治疗已掀起热潮,但对于临床医生及应用上,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高全立表示化疗仍是主流。“即使作为生物治疗科,目前科室内仍有一半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或化疗联合免疫。” 高全立主任说道:“目前研究显示一些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依赖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保护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重要。”
不可否认的化疗降低了机体的整体免疫力,但同时也减轻肿瘤负荷,去除免疫抑制,达到杀伤免疫抑制细胞,重建肿瘤患者的免疫平衡。
精准医疗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医疗”,而在于“精准”,它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作为下一代诊疗技术,精准医疗需要在基因检测、免疫治疗、精准诊断等领域内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第四届精准医疗分会年会暨学术及产业大会上,各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分享精准医疗及免疫治疗领域内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一同推动国内精准治疗的蓬勃发展。相信精准医疗将带领我们开启癌症治疗的新篇章!